參觀板房小學和高何孩子的家;上一堂地震逃生課;和高何的孩子交朋友、學做根藝;走一走山區孩子的上學路……昨日,成師附小二年級二班的12個家庭來到高何鎮中心小學,與這裡的孩子們互動,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,孩子們之間建立了深厚友誼。“換位體驗”讓城裡的孩子從興奮到疲勞,感受了一天山區孩子的生活,城裡的孩子成長了許多。“我們的孩子來到這裡首先是覺得好奇,好玩,參觀了別人的學習生活環境,孩子們知道了珍惜自己所在的優越環境,同時也學會了關心他人,團結他人。”班主任楊娟告訴記者。
  臨時教室夏熱冬冷
  但學習熱情不減
  去年“4·20”蘆山地震後,高何鎮中心小學校舍被毀,在新教學樓修好以前,孩子們都暫時在板房學校里學習。昨日上午11點,成都的12個家庭來到了板房小學參觀,中午太陽已經露臉,板房裡有點悶熱,雖然老師打開了電扇,但通風效果並不理想。城裡孩子一開始很興奮,在黑板上塗塗畫畫,沒過多久就熱得有些不想動了。“板房裡面夏天熱冬天冷,條件確實不太好,但只有臨時過渡一下,不能因為新學校沒修好就讓孩子荒廢學業。”板房小學四年級老師高利介紹。
  記者註意到,在一間板房教室的後方牆壁上工整地寫著很多詞語,詞語上方還有整齊的拼音標註。老師說這是語文課的學習重點,前面的黑板上課要用,沒有足夠的空間寫這些,所以就把後面的牆壁利用起來,每天帶著孩子們朗讀幾次。牆上的字是班上幾個寫字漂亮的孩子自己寫的,老師把任務交代下去,幾個孩子特別認真,寫了又擦、擦了又寫,直到滿意為止。牆上的字跡也引起了成師附小二年級二班班主任楊老師的註意,她把自己班的孩子組織到這間教室里,現身說法,上起了課。“大家回頭看後面牆壁上的字,這些都是和你們一樣大的同學自己寫上去的學習重點。他們在條件相對艱苦的板房學校里都這麼用功地學習,我們學校條件那麼好,大家是不是更應該努力學習啊?”楊老師引導孩子們思考,孩子們看著字跡點頭,都被板房小學同學們的好學精神感染了。
  收到地震災害預防讀本
  還上了一堂逃生課
  成都的孩子們到高何,大家都是有備而來。聽老師講了板房學校的故事,懂事的孩子們紛紛拿出零花錢,要給高何的哥哥姐姐買禮物。到高何之後,孩子們很快玩到了一起,每個人都交到了朋友,中午,老師組織成都孩子把小禮物送給新朋友。水杯、鋼筆、筆袋,收到禮物的高何孩子都很開心,愛不釋手。在眾多禮物中有一件非常特別——中小學生地震災害預防讀本。這是市防震減災局的工作人員陳曉軍特意帶來給孩子們的,他還現場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逃生課。
  在上課時突然發生地震,教室劇烈搖晃,這時應該怎麼辦?有同學馬上舉手回答要躲到桌子下麵。陳曉軍讓大家模擬地震逃生,孩子們紛紛鑽到桌子下方隱蔽,陳曉軍用手猛烈搖晃一位同學的桌子,桌子產生了位移,不能起到保護作用。“地震時光躲到桌子下方是不夠的,大家要用雙手緊緊抓住桌子腿,這樣桌子才不會移動,才能保護大家的安全,記住了嗎?”陳曉軍告訴大家。孩子們一邊回答記住了,一邊伸出雙手抓住桌子腿。
  “地震”搖了幾十秒突然停了,這時是最好的逃生時機,陳曉軍指揮孩子們分別從前後門逃生,並拿書包、課本等物品保護頭部。孩子們快速疏散,一個跟一個有條不紊,秩序井然。陳曉軍隨後做了總結,指出逃生時需要註意的要點。“逃生常識對孩子們來說太重要了,一念之差決定生死,災害預防教育必須走在前面,今天專門送來了中小學生地震災害預防讀本,裡面用漫畫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逃生技巧,我也和這裡的老師交流了,下來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。”陳曉軍表示。
  精美根藝作品
  折服老師家長
  根藝是高何孩子們的拿手戲,樹枝、松果在孩子們手中變幻成為各種精美的工藝品。昨日下午,成都的學生、家長參觀了根藝收藏室,大家都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精細的手工折服了。“這些娃娃不得了!太能幹了。”家長周女士不停贊嘆。
  不僅參觀,老師還安排了雙方孩子互動,讓高何孩子教成都孩子現場製作根藝。孩子們自動分組,每人都找了一個小老師。剛纔還活潑興奮的成都孩子坐在根藝製作室里,馬上沉下了心,學得有板有眼。周祖齊學得特別快,他跟著小老師陳永豪剪開松果,將零碎的材料粘在一起,一朵花馬上就做好了。上午還一副“孩子王”模樣的周祖齊像變了一個人似的,主動給陳永豪遞剪刀、膠槍,非常虛心。認真學習也見了成果,兩人是配合最默契、動作最快的組合,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三朵花,粘在樹枝上格外漂亮。周祖齊不忘給旁邊的同學炫耀,比考試得了100分還自豪。
  “不親眼看看真不敢相信,這些作品水平相當高。娃娃用農村裡隨處可見的材料做出精美的作品,在他們的世界里,這些枯枝、果子都是有生命力的。城裡的娃娃這方面是弱項,他們學習了很多科學知識,但動手能力和想象力遠不及這裡的孩子。今天我的娃娃跟他們學做根藝,不僅娃娃學到了東西,我都受到了教育。”周女士告訴記者。
  根藝做好之後,成都的孩子全部把作品帶回家作紀念,算是高何孩子回饋的禮物。家長們紛紛表示,一定會好好保存這些作品,以後也會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,讓孩子全面發展。高何鎮中心小學校長程文表示,學校歡迎大家來參觀交流,尤其歡迎這次這種家庭組合,雙方孩子們面對面交流互動,互相學習,對彼此成長都有好處。
  步行40分鐘
  走一走山區孩子上學路
 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4點,孩子們即將踏上歸途。小朋友商博元提議:我們平時上學都是爸爸媽媽開車送到門口,今天,我們也走一走他們的上學路吧。
  “好啊,好啊。”大家都舉手同意。
  沿著鄉村公路,成師附小的同學們排成了一列小分隊,考慮到安全問題,家長們決定在一旁護送,充當安全提醒員。
  此次步行的出發點是高何鎮中心小學,目的地是該小學四年級學生王照坤的家。隊伍剛出發時,孩子們還是嘰嘰喳喳、打打鬧鬧,一路哼著歌,不時還跳兩下,一派勁頭十足的景象。頂著大太陽走了20分鐘後,大家的步子越來越慢,隊伍中,不斷有人向爸爸媽媽要水喝,還有幾個小朋友累得坐在路邊調整休息。打頭的王照坤不言不語,等大家休息好了,又繼續領著他們向前進。
  蜿蜒的公路有了坡度,孩子們開始上行。“累死了,熱死了。”幾個小女孩撅著嘴抱怨,不過很快,她們又打起了精神,擦了擦汗,脫了件外套綁在腰上,雙手叉著腰,步子雖然邁得比較小,但始終沒有停歇。
  終於,在步行了40分鐘後,王照坤的家到了。孩子們一個個比出了“V”的手勢,高興地大喊:“我們勇往直前,勝利啦。”
  “我們走一趟都覺得很累,王照坤每天都要走兩趟,他學習的勁頭真足,值得我們學習。”聽說李濤濤的家到學校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,孩子們驚訝地伸出了舌頭。
  陳飛宇的爸爸告訴記者,現在進出都開車,城裡孩子們長途走路的機會很少,優越感也很強。讓他們體驗一下山區孩子的上學路,對於他們成長很有幫助。
  本報記者 晨迪 杜文婷 攝影 楊永赤  (原標題:換位體驗 走一走40分鐘上學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62sfpv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